股票配资网

你的位置:互联网股票配资平台 > 股票配资网 > 股票10倍配资 金融数据增速放缓微观调研:整治资金空转、规范手工补息后,钱都去哪儿了

股票10倍配资 金融数据增速放缓微观调研:整治资金空转、规范手工补息后,钱都去哪儿了

发布日期:2024-07-29 11:34    点击次数:196

股票10倍配资 金融数据增速放缓微观调研:整治资金空转、规范手工补息后,钱都去哪儿了

  记者李愿北京报道

1. 合规性和监管:确保平台具有合法合规的经营资质,并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管。了解平台是否受到相关法规的约束,以及是否有投诉或违规记录。

  今年以来,尤其是二季度以来,随着整治资金空转、规范手工补息力度的加码,效果在4月、5月金融数据上开始明显体现,且预计影响还会持续。

  与此同时,引发外界关注的是,在宏观经济面临一定压力背景下,整治资金空转、规范手工补息后的资金去哪里了,这是否会导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减弱,为此记者近日对部分商业银行、企业进行了调研采访。

  “随着近期持续规范手工补息和资金空转,部分企业过去‘存贷双增、低贷高存、虚增套利’的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数据主动挤水分,表面上看增量没有那么大,但在排除了虚增部分后,金融数据更实、效率更高,反映的是对经济实实在在的支持,也是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现。”一位接近金融管理部门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也表示,短期内,(整治资金空转、规范手工补息)这些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会对金融总量数据产生“挤水分”效应,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变化,而是更加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利于均衡信贷增长节奏,缓解资源配置扭曲,减少资金空转套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金融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套利压缩

  近日,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相关财务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规范手工补息,该公司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出现下降,存贷利差被压缩,为此提前偿还了一家大行20亿元的贷款、一家股份行30亿元的贷款,提前偿还的贷款利率在2.5%左右,“此前在该大行的存款利率在3.4%左右。”

  “我们把一家大行的9亿元存款提取出来,偿还了这家大行的贷款,此前这笔存款利率是3.35%,而贷款利率只有2.8%,在规范手工补息后,这笔贷款55个bp的套利空间没有了。”一家大型化工企业相关财务人员对记者称。

  还有一家知名通讯企业相关财务人员6月下旬对记者表示,就在近期,该公司提前偿还了一家大行78亿元的贷款,这笔贷款利率比5年期以上LPR低60-80个bp;提前偿还了另一家大行78亿元的贷款,利率约3.3%,资金来源于这家大行的协定存款。

  记者调研了解到,今年二季度,类似上述大型互联网企业、大型化工企业、知名通讯企业提前偿还贷款的做法还有很多。

  审计署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一些金融机构的部分信贷投放虚增空转,有的即贷即收,在考核前发放、考核后收回;还有的等额存贷,企业在贷款前存入等额存款或者贷款后再以定期存款形式存回银行。

  一家股份行相关部门领导对记者表示,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公司治理较好、信用资质较高、业务发展相对规范,因此很多银行争相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竞争压力下,银行普遍通过手工补息等方式取得竞争力,企业实现了低贷高存套利,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空转。”

  上述一家公司财务人员还表示,低贷高存套利还会导致部分企业通过经营这部分资金来做高利润的目的,导致企业业务脱离主业,甚至部分企业还可能进一步挤占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资金,加剧企业账款拖欠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就了解到,在规范手工补息后,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在一家大行的存款下降了40亿元,这些资金用于支付上下游企业的货款,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流向理财

  渡过一季度末,银行存款资金会季节性回流至理财市场。今年,在整治资金空转、规范手工补息背景下,理财产品在4月、5月出现了超季节性增长。

  据机构测算显示,4月、5月理财产品分别增长约2.95万亿元、4000亿元,明显高于近几年同期。机构分析人士表示,2024年以来银行存款增长较为乏力,尤其是4月禁止手工补息后,负债从存款流向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的特征较为明显。

  “我们4月末在一家股份行的存款余额是13.3亿元,自4月末手工补息被取消后,5月开始我们陆续将这家股份行的存款转为理财产品,目前理财余额10.9亿元,还有2.9亿元仍是存款。”一家企业财务人士告诉记者。

  另一家企业财务人士也对记者表示,该公司在某银行的手工补息存款余额接近4亿元,年化利率大约2.8%,“在该银行明确不再手工补息后,我们将存款全部从该银行转出。在该银行持续营销下,我们将这些存款又全部购买了该行的短期理财(T+1类型),年化利率大约2.3%。”

  理财产品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渠道之一。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6.80万亿元,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29.06万亿元,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16.45万亿元、1.79万亿元、0.83万亿元。“理财市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充分发挥资金优化配置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该报告称。

  “在整治资金空转、规范手工补息政策引导下,我们正在逐步摒弃规模情结,以促进信贷投放更加均衡股票10倍配资,与真实需求更加匹配。”一位大行相关部门人士对表示,同时该行进一步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五篇大文章”以及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领域。